公共体育课课程建设指导方案

来源:体育部发布时间:2013-05-15浏览次数:3

 

 
1 指导思想
在遵循《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前提下,结合本院“培养顺应时代要求,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质的实用型、国际化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核心思想,通过教学力争使学生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2
 课程性质
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公共必修课程。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将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运动技能教育有机结合,以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3
 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也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需要,国家规定体育课是学生的必修教学科目,它是学校各科教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本课程对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对于大学生的世界观的形成及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体育的发展都起积极作用。
本课程的任务:
1.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提高各项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2.培养学生共产主义思想觉悟,道德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精神文明和心理健康水平,全面发展现代大学生的个性。
3.提高身体训练水平,按照未来专业需求进行各种有效的体育教学教育,为终生体育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
4.使大学生获得必须的体育理论和方法。
5.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4 课程目标                                           
4.1 力图使广大学生能够达到以下几个重要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爱好运动,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能测量和评价自身体质状况,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竞赛、活动组织和文化欣赏能力。
4.2
 较为熟练掌握2-4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4.3
 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提高运动能力。基本掌握一、两种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能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4.4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结合作精神。
5
 课程设置及内容
5.1 课程设置
5.1.1 学生获得体育课程学分并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升学、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5.1.2
 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4个学期共计132学时的体育课程,学分为4学分。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在任一学期选修体育课程,每学期最多修1学分。
5.1.3
 为达到体育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行开放式教学。学生有自主选择教师、上课内容的自由度。
5.1.4
 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以及各项目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项目的男生、女生及男女混合班,并按照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设立初级班、提高班及高级班。
5.1.5
 我院体育课程包括基础理论课、专项理论课、专项必修课(武术普修课)、单项选项课、公共选修课、体质健康测试课、专项训练课,俱乐部锻炼课和保健课。
基础理论课主要讲授体育基础理论、体育的功能、作用、体育健康卫生知识等,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在理论方面对于体育的了解,增加学生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
专项理论选修课主要结合学生所选的运动项目,讲授该项运动的发展史、技战术理论和比赛规则,竞赛组织和比赛欣赏等,提高学生对该项运动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专项必修课(武术普修课)主要讲授简化24式太极拳、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加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解。
单项选项课主要开设了足球、排球、健美操、跆拳道等内容供学生依据个人兴趣,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促使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公共选修课是供全院所有学生任意选修的课程,重在三、四年级,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增进学生的健康水平。
体质健康测试课是对学生的体质进行测试,其目的是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具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测试的结果也可以供教师对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掌握,便于教师依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区别对待。
专项训练课
专项训练课抓要是针对学校代表队队员开设的,其目的是为了使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俱乐部锻炼课
俱乐部锻炼课主要是为了弥补学生课堂教学的不足,针对那些对某些体育运动有爱好的学生开设的,重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保健课
主要是对身体有缺陷或者体质较弱的学生开设的,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为学生开设一定的运动处方,促进学生体质的增强。
5.2
 课程内容
5.2.1 武术普修(1学分) (必选)
24式简化太极拳、初级剑术任选一项,第一学期选修。
5.2.2
 兴趣选择项目14项(2-3学分)
包括:篮球、足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体育舞蹈、健美(男)、基础舞蹈(女)、瑜伽、普拉提、啦啦操、跆拳道。
5.2.3
 保健课(4学分)
为部分身体异常、特型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所开设的以指导康复、保健为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学生需经校医院认定资格后进行选课,获学分。
5.2.4
 专项训练课简称“专项课”(1-4学分)
为校代表队训练课,限本科1-4学年完成。
6
 教学管理
6.1 选课程序及管理办法
6.1.1  学生在每学期开学第1周通过体育课进行选课,每班人数16-26人,少于16人原则上不开班,最多限定26人。(非球类项目可增至30人)
6.1.2
  学生自第1周起在指定时间、地点上课。
6.1.3
  学生选课后需按学校教学管理规定准时上课,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在开学后两周之内,学生可与体育部协商进行调、退、停课程。中途不再办理转班、转项、退班手续。
6.2
 课堂管理:
6.2.1  上课时间

 
时间
1-2
8:20-9:50
3-4
10:10-11:40
5-6
14:10-15:40
7-8
16:00-17:30
晚上
9-10
18:00-19:30

6.2.2  上课地点:学生按体育部通知公布的上课地点上课。
6.2.3
  任课教师负责对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学习态度与行为(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进行评价。
6.3
 教学考核
根据各教学专项特点,制定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由任课教师安排学期中的阶段性考核和进行学期末的总结性考核。
6.3.1
  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如下内容的考核。内容包括:
a体质健康测试(每年一次)。
b体育理论考核。
c完成所选项目的考核内容。
6.3.2
  教学考核学生以百分制进行。学生毕业时以二级标准进行登录。
6.4
 成绩登录
教师在学期末计算学生成绩,并通过互联网登录学生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