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最早可追溯到2006年珠江学院成立伊始的金融系和国贸系,2017年由原金融系、国贸系和经济学教学部组建,2022年财政与税收系划归经济学院,是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教学科研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
专业设置:现有金融学、金融科技、保险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税收学、数字经济等7个专业,专业设置紧跟经济金融发展趋势以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金融学和保险学专业是校级一流本科专业。
师资队伍:经济学院现有教职工50人,其中专任教师38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及副教授以上职称9人,博士及博士在读教师共计12人,所有教职工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同时,经济学院还聘请了南开大学和天津财经大学的教授参与教学管理,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教学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多年来,学院教师在重要学术期刊共发表论文140余篇,主持项目101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9项。2017年,我院获批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立项建设,2020年已通过第一轮检查,力争2023年完成建设并获批。
人才培养:经济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大学本科生3500余人,毕业生质量好、就业率高、社会满意度高,每年都有优秀毕业生考取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天津财经大学、黑龙江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知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还有一批学生申请到悉尼大学、诺丁汉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美利坚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深造。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东方财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等各类比赛中,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项300余项。
经济学院目前建设有6个专业实验室,包括金融专硕实验室、商业银行仿真实验室、金融科技实验室、金融综合实验室、国际贸易实验室和税收虚拟仿真实验室。金融仿真实验室拥有商业银行实训、证券交易实训和保险业务实训三大实训平台;金融科技实验室的理财业务和区块链金融实训平台已投入使用;国际贸易实训室为学生提供外贸业务实训平台;税收虚拟仿真实验室已采购纳税申报模拟、税收稽查模拟、纳税筹划等多个教学软件,供本专业学生完成实验教学课程。学院注重校企合作,共建有实习基地12个,满足学生校外实习要求。
院内教师介绍
李志辉 教授(英才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经济学院院长、经济学院学术分委员会主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财金研究所所长、中国市场质量研究中心中方主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曾任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等。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负责人,荣获国家级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第九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十一和十五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南开大学“教学名师”称号等多项科研和教学成果奖励。
主要研究领域:商业银行管理、金融风险管理、资本市场质量。主持完成或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在《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南开经济研究》等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等15部。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中国金融出版社教材编委会委员等。
包群 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国贸系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南开大学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学科学术骨干,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团队”带头人、天津市131第一层次人选、南开大学首届“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霍英东基金基础研究课题资助计划,英国牛津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领域: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一项,在《Economic Inquiry》、《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英文SSCI 论文11 篇,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74 篇,其中《经济研究》7篇、《管理世界》6篇、《世界经济》13篇,产生了较好的学术影响。据CNKI中国知网学术统计,2001-2019年间申请人论文引用累积次数高达9375次。
包群教授四次荣获国内国际贸易学最高学术奖励“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奖、天津市第十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奖、“2004-2008 Elsevier大陆地区作者最佳论文奖等。
李兰英 教授,管理学博士,财税系学科带头人,兼任全国政府预算研究会理事、天津财政学会理事。从事财政与税收及政府预算管理等研究。主编、参编专著、教材数十部。主要包括:《政府预算管理》《财政学》《公共组织财务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在《财贸经济》《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持完成并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个,主持天津市教委人文社科教改课题多项。两次获得天津财经大学“十佳教师”称号。
刘泽东 教授,经济学博士,天津市高教学会理事,现任珠江学院党委委员、科研管理中心主任。长期从事金融发展和金融科技领域的研究和教学,主持天津市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课题4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出版专著《农村金融差别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1部,主编、参编《市场营销学》、《创业投资实验教程》等教材4部;在《中南财经大学学报》、《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金融发展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主要讲授《投资学》、《金融科技学》等课程。
王伟 教授,经济学博士,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国贸系主任。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研究,主讲《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课程。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2项、局级项目1项、院级项目6项,出版专著1部;参与省部级项目2项、参编专著1部;荣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9篇。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专业竞赛,荣获“指导教师一等奖”2项、“指导教师二等奖”3项。2019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金融学专业
1.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宽广的知识视野和良好的职业操守,系统掌握金融学理论知识,熟悉我国金融法规和政策,能够熟练掌握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业务操作技能,符合金融机构投资目管理、产品和服务营销、金融数据分析、财务核算等岗位能力需要,满足各类金融机构和中小型企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2.主要课程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金融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学、金融风险管理、公司金融、金融衍生工具、财富管理概论、基金管理、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金融数据挖掘与分析、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实训、区块链金融实训等。
3.专业特色
本专业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理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建立“学验并重—博专相辅—产教融合”三位一体递进式、全学程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及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本专业紧跟金融行业发展动态,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注重衔接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等金融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依托商业银行仿真实验室和金融会计本硕实验室,模拟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和场景开设实验课程以实施情景教学,创建一体化金融实验实训体系,强化学科竞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金融实操能力。学校与浙商银行、天津农商银行、渤海证券、国都证券等金融机构深度合作,联合建设数个校外实训基地,支持学生实习就业,并与各金融行业协会等紧密合作,激发学生金融创新潜力。
4.就业前景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业务操作和管理工作,也可到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就职,亦可报考国内外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以继续深造。
金融科技专业
1.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宽广的知识视野、扎实的科技素养和良好的职业操守,既能系统掌握经济学、金融学理论知识,又能系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具备熟练运用信息科技、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进行金融实务操作的能力,符合智能投顾、科学计算、大数据编程、金融数据分析等岗位能力需要,满足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所需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主要课程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金融学、金融科技学、金融工程学、区块链金融、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数字货币理论与实践、金融数据挖掘与分析、证券投资学、金融风险管理、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公司金融、计量经济学、区块链金融实训等。
3.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金融理论、信息技术和金融科技内容教学为重点,重铸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着力打造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功底,熟悉金融行业的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时效性和先进性,不仅关注专业领域的知识创新,而且注重教学内容与银行、证券、基金从业资格证和CFA、FRM等职业资格证书相关的内容衔接,引导学生超越课本,激发潜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持续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金融会计本硕实验室主要承担本专业实验课程,辅以金融系综合实验室和商业仿真银行实验室,结合实际案例和实训平台全方位体验金融科技模式,满足金融行业对交叉复合型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在多位博导、硕导、博士、双师型教师、留学归国教师领衔的优秀教学团队引领下,实行就学就业协同联动的培养模式,与百度时代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天津农商银行、国都证券等数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办学、实训、就业合作平台,为学生高质量就学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4.就业前景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大数据金融、区块链金融、股权众筹、第三方支付等新型金融企业以及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相关岗位的工作,亦可报考国内外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以继续深造。
保险学专业
1.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宽广的知识视野和良好的职业操守,系统掌握保险学、金融学理论知识,熟悉我国及国际保险法规、政策,能够熟练掌握各类型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操作技能,符合金融机构保险业务核算、保险理赔、风险管理、保险产品设计和营销、金融数据分析等岗位能力需要,满足金融机构和各类企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2.主要课程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金融学、保险学原理、人身保险、财产保险、保险精算学、风险管理、利息理论、财富管理概论、保险法、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学、社会保障学、计量经济学、保险专题讲座、保险综合业务实训等。
3.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国际化应用型保险人才培养为目标,将“知识—能力—素质”三项内容融为一体。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式培养模式,通过密切与保险公司合作,把学生课堂学习与保险企业实际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同时采用校内实训软件、保险学与其它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等多种丰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既具有保险基础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业务技能,又有独立分析和解决保险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在注重加强学生保险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强化学生保险实务应用能力,拓宽学生知识结构和知识面,满足学生就业、考研、出国的多方面需求。
4.就业前景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各类型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操作和管理工作,也可到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就职,亦可报考国内外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以继续深造。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1.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掌握贸易类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认识与把握国内外经济、贸易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熟练使用1门外语,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成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全球视野和较为完备知识体系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2.主要课程
本专业开设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务(双语)、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保险、国际商法、国际物流、国际贸易函电(双语)、国际商务口语、跨国公司理论与实践、国际经济合作、跨境电子商务等课程
3.专业特色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注重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功底培养;强调知识结构的广度、深度和合理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交际能力。在实践教学方面:除安排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函电、跨境电子商务等课程实验教学以外,增加集中社会实践时间安排,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社会实践。采用开放办学方式,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广泛与国内外大学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各种海内外交流学习和社会实践的机会。
4.就业前景
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对外贸易及相关领域的行政管理、教学、科研部门,以及外贸企业、外资企业、跨国公司、拥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和其他涉外经贸部门等,还能在国内外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事经营管理工作;在驻外商务机构以及海外驻华商务机构的国际贸易与金融部门从事相关经营管理工作; 在工商企业从事国际贸易、金融投资、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物流等工作。
国际商务专业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公共意识和创新精神,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具有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及管理方法,具有国际视野、本土情怀、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沟通技能,熟悉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要求,具备跨国经营、管理、策划的工作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国际商务人才。
2.主要课程
本专业开设微观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原理、国际商务(双语)、管理学原理、跨国经营与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法(双语)、国际商务谈判、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海外金融战略、国际保险、跨国供应链管理等课程
3.专业特色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亟需大量国际商务人才。本专业在开阔学生国际视野的同时,突出国际化竞争能力的培养,大多数专业主干课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英语沟通与工作的能力;已与多家从事对外商务活动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校内举办专业讲座、实训模拟、校外参观学习、动手实操等形式,为学生带来真实的国际商务世界的最新信息。
4.就业前景
本专业学生具有法商结合的知识结构,理论知识扎实,并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用外语进行商务沟通的能力,适于在跨国公司、外向型企业和外资企业等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商务代表、国际商务师及国际化经营的高级管理人才;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及政府机构从事对外经营管理、政策法规制定与实施,以及国际化商务活动策划的综合性高级专门人才。
税收学专业
1.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税收学理论基础,具备从事企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及涉税事务管理的业务能力,尤其精通不同行业所适用的具体税收法律法规、能够熟练使用税务筹划基本方法,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税务人才。
2.主要课程
本专业主要开设财政学、税收经济学、中国税制、税务筹划、税务代理实务、税收相关法律、国际税收、比较税制、税务管理、税务检查、税务会计、会计学、财务分析、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
3.专业特色
本专业主干专业课程的设置紧扣国家税务师资格考试的知识内容和结构,并选用税务师资格考试指定教材。通过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从事税务管理和处理涉税业务的能力,且具备考取税务师资格的实力。其次,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税收学专业已与国家税务总局天津市宝坻区税务局、天津吉诺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专业学生提供参观、实习的场所。另外,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校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专职教师,聘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和知名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客座教授,为学生开设高端学术讲座。
4.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通过公务员考试,可以在财政、税务、审计等政府部门从事财税管理和相关审计等工作,或者就职于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现代服务机构,从事税务代理、税务咨询和税务顾问等工作,也可以在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从事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内部审计、税务筹划及其他涉税事务工作。学生毕业后亦可通过创建税务代理服务机构实现自主创业。另外,优秀毕业生也可报考国内税收学、财政学、会计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者选择继续出国深造。
数字经济专业
1.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以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具有良好政治素质与思想道德修养,适应国家数字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及数字技术技能,熟悉中国数字经济运行规律与改革实践,具备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经济大数据统计分析、产业数字化规划与建设能力,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2.主要课程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数字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数字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Python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经济数据挖掘与分析、云计算与大数据、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产业经济学等。
3.专业特色
本专业课程紧密结合互联网经济和大数据应用对经济管理人才的最新需求,课程设置以“学科融合+实践能力培养”为特色,将经济学理论与数字技术有机融合。核心课程小班授课,实行“双导师”机制。重视科研训练,为每位学生配备专业导师;同时,重视实践训练,聘请国内外专家担任实践导师,开设《数字经济实践》专题讲座,依靠天津市数字经济产业高速发展期,为学生提供高水准实习和就业机会。
4.就业前景
本专业学生通过本科阶段数字经济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后可在国际组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科研单位从事产业数字化规划与建设、数字业务优化、经济智能决策和数字治理等方面工作。学生也可以在互联网企业、电商企业和制造业部门从事有关区块链、人工智能和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的相关经济分析和行业管理工作。部分优秀毕业生可考取国内高校硕士研究生,也可以赴国外留学深造并获得相应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