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财珠教通字〔2025〕94号
为深入推进学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建设一批反映产业新动态,产教联动深入、教学成效显著的优质课程,学院决定开展2025年产教融合课程立项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立项范围、遴选程序与限额
(一)立项范围
从学院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践与创新教育课程中进行遴选。
(二)遴选程序
遴选工作按照课程团队申请、教学单位评审推荐、学院评审、立项建设的程序进行。
(三)申报限额
各教学单位限报2门,不少于1门。建有产业学院的教学单位,可增加1个申报名额。
二、申报要求
(一)建设基础良好
申报课程应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课程。校企共同开展课程建设,组织实施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改革,产教融合改革与课程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在课程思政、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建设基础良好,同类课程中育人与教学效果突出,有效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团队结构合理
课程负责人应由具有企业背景或有近三年行业企业工程实践经历、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担任,优先支持由高级职称的“双师型”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的课程。团队主要成员一般为近3年内讲授该课程教师,没有师德师风问题,教学能力强,积极投入教学改革。
(三)服务面向明确
申报课程以人才培养为核心,能充分发挥学院学科优势与特色,与天津市数字经济、数字金融等行业对接,能够实现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原则上申报课程应为专业主干课程或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课程内容更新
打破知识传授主导的传统课程模式,突出对学生工程与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将科学研究新进展、实践应用新成果、社会需求新变化融入课程教学内容,融合企业行业产业前沿技术、产品研发经验与成果,最大程度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需要,每年有一定比例的内容更新,并承诺入选后将持续改进。坚持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践性课时比重原则上不少于30%。
(二)强化教学方法创新
课程教学过程基于产教协同共同实施,促进真实场景下的真学真做,重构师生、教学关系,重塑课程教学新形态,将理论学习、知识转化、能力培养有机贯穿于课程整体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优先支持实践环节在行业企业真实场景授课的课程。鼓励产教深度融合开发建设数字教材、微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项目案例库等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积极推广实施案例式教学、项目化教学、任务式教学等实践驱动的新型教学方式方法。
(三)改进人才评价方式
改变传统“以考定成绩”的课程评价模式,突出学生素质提升导向,注重学习成果评价与能力增值评估,实施形成性评价改革。坚持过程性评价,突出实践性成果,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以文案、报告、作品、方案等为载体的团队式、小组化考核,重点培养学生面对真实场景下复杂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四)促进校企共建共享
申报课程应基于校企课程团队围绕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从真实项目案例、实践驱动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式、课程教学团队、课程教学平台、教学组织实施等方面加强共建共享,彰显校企深度合作、产教协同育人的特色及优势,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和支撑度。
(五)推进课程团队建设
重视课程团队建设,加强专任教师与行业企业导师协同合作,共同打造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课程团队。建立专任教师定期赴合作单位轮训制度,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专任教师2年须有到企业、行业或一线的实践经历,全面提升对行业的敏感度,持续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与水平。组织课程所在的课程组、教研室,常态化开展课程建设、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教学研讨活动,协同提升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的组织能力。
四、立项额度与经费支持
立项10门左右,优先支持与行业龙头企业及学院战略合作企业共建的产教融合课程。学院按课程建设需要拨付专项建设经费。
五、建设时间
立项课程建设周期为2年(2025年12月-2027年12月)。所有课程须于建设完成、课程结项验收前经过至少1个教学周期实践检验。
立项课程需接受中期检查,未通过中期检查的课程将终止立项建设并收回前期拨付的建设经费。
六、材料提交
参与申报的教师,请填写《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产教融合课程立项建设申报书》(见附件1)与《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产教融合课程申报汇总表》(见附件3),并以学院(部)为单位于2025年11月25日前将申报书和汇总表发送至指定邮箱,纸质版材料一式一份提交至弘毅楼223室。
联系人:刘亚丽、宋子扬 电话:22425212
邮箱:jiansheke2006@sina.com
特此通知。
附件1: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产教融合课程立项建设申报书.docx
附件2: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产教融合课程建设指标体系.docx
附件3: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产教融合课程申报汇总表.xlsx
2025年11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