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次授衔授勋仪式,在这些将帅中有一位特别显眼,那就是中国第一位女将——李贞。
脚不缠,发不盘,剪个毛盖变红男,跟上队伍打江山。
当历史的目光聚焦在几万名参加长征的男红军身上时,不足3000名女红军的长征历程却少有人提起。李贞,就是这样一位从磨炼中走出来的女英雄。她的人生并没有因为一开始的艰难而灰暗,反而在奋力拼搏之下,走出了一个光芒四射的新人生。李贞原名叫旦娃子,这是小名。旧社会的女性,饱受封建礼教的压迫,她连一个大名都没有,李贞这个名字还是参军时取的。李贞是旧社会中典型的受害者。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孤儿寡母很难维持生计,李贞的母亲含着泪,把她送给一户姓古的人家当童养媳。所谓的童养媳,实际上就是粗使的丫头。打水、砍柴、洗衣、做饭、带孩子……这些都要六岁的她来做。
在婆家生活的那些日子,每天过着被公公婆婆打骂的生活,一边干活,一边伺候大她四岁的“丈夫”。在无尽的苦役和打骂中,“旦娃子”度过了苦涩的童年和少年。熬到了十五六岁。
1926年的一天晚上,李贞的姐姐悄悄告诉她:"咱们这里来了共产党,还成立了妇女解放协会呢。共产党说:人人平等,凭啥咱妇女就得受欺负?咱们要跟着共产党闹革命。"从此,李贞头也不回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接下来,李贞受到了共产党的教育,渐渐明白了“革命”的真正含义。这位受苦受难的旧社会女性,一听说革命可以使妇女翻身,让穷人过上好日子,一心想脱离苦海的她,就把全副精力都投入到革命中去了。
1934年8月,蒋介石调集130个团的兵力,对红军湖南、湖北和四川地区的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围剿"。同年10月,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会师后,转战至湘西开创了新的根据地,并在湖南省永顺县的塔卧镇成立了新的、省军区。
原为红六军团组织部长的李贞,调任为省军区组织部长。为了巩固和发展这块新的根据地,贺龙率主力东进向常德等地区展开攻势,而任弼时则率余下的部队在永顺和附近的桑植、大庸等县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发展革命武装。
作为部长的李贞自然全身心地投入到发动群众的工作之中。这时,红二、六军团已经完成了配合中央红军长征的任务,于11月中旬踏上了万里征途。长征初期,在陈琮瑛的撮合下,李贞和丈夫甘泗淇喜结连理,这对夫妻一起走上了长征之路。
李贞是怀着身孕开始长征的,万里长征路,每一步都惊心动魄。一路上,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忍耐着各种恶劣环境带来的重重困难。
跨过了金沙江,又渡过了大渡河,翻过了一座雪山又翻过了另一座。一路上忍冻挨饿,她的身体一直不好。长征征途漫长而艰难,战斗频繁,对每个红军指战员都是极大的考验,而对于已怀孕的李贞来说,困难就更大了。
在过草地时,由于过分劳累、加上饥寒交迫,李贞怀孕七个月的孩子早产了。生孩子很痛苦,特别是临产前昔,在旷野中生产的李贞疼得死去活来,全身的骨头都像散架了一样,人酸痛无力。因为当时没有吃的,她的身体本来就很虚弱,还要花很大力气生下一个小孩。
她喊得嗓子都哑了,面黄肌瘦的脸上眼窝深陷,双手因为疼痛而挣扎着,紧紧抓着垫在身下的衣服……孩子好不容易生下来了,她的病体还没有恢复,根本没有奶水。当时全军都断炊了,没有能充饥的粮食,孩子饿得啼哭不止。
尽管战士们对小生命百般呵护,拿出自己舍不得吃的青稞面,用水调和一下,给孩子吃,但根本不解决问题,没等走出草地,这个可怜的小生命就夭折了。而李贞由于产后没能休息,再加上伤寒病的侵袭,身体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永远失去了生育能力。
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怀过孕,这是甘泗淇和李贞夫妇为革命战争做出的巨大牺牲。当他们妻二人相互照顾着,齐心协力地随红军部队,顺利到达陕北时,贺龙高兴地称他们是“两个模范干部,一对革命夫妻”。
李贞和丈夫甘泗淇终身未育,但他们抚养了二十多个烈士遗孤。李贞用行动把伟大的母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她的孩子们。
革命理想高于天,也许长征并不是李贞一生中最困苦的时候,但长征是李贞付出得最多的一段人生路。虽然失去了孩子,也失去了生育能力,但李贞毫不后悔曾经参与了长征,见证了那段英雄的历史。
这就是中国第一位女将——李贞的故事,大大小小的斗争,使得她在长征中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精神,这位女英雄用她光彩的人生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新的长征路正等着你们去参与,以大无畏的精神勇敢前进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与信念的胜利,“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长征二万五千里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