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心向党,见证乡村振兴——文化传播系师生赴蓟州区开展暑期实践

来源:人文学院发布时间:2021-07-13浏览次数:11

(人文学院供稿)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暑期伊始,文化传播系部分学生在指导教师徐伟副教授的带领下,前往蓟州区开展暑期实践活动。此次活动采用蹲点到乡村的形式,意在结合专业知识展现美丽乡村的巨大变化,以实际行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蓟州区穿芳峪镇东水厂村位于蓟州城东部20公里。该地宋代建村,留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物遗址。村子并不大,共有53户,196口人,其中多为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千年古槐、小桥流水以及到处提升改造的农家院,是这个乡村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在随后的走访调研中,我们得知东水厂村在2020年刚刚脱贫,目前村集体年收入实现35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000元。这些数字的背后,都离不开结对帮扶组三年来的努力。驻村第一书记孙彦铁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介绍了帮扶组如何在扶志、扶技、扶产业三方面齐抓共管以及在脱贫后如何继续巩固成果。特别是开发建设中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师生们也就感兴趣的问题向孙书记提问交流。东水厂村的变化,正是近年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走访调研,大家对于乡村振兴的认知逐渐由抽象变为具体,进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和伟大历史成就,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东水厂村曾是冀东著名的红色堡垒村,留有许多抗日革命遗迹。抗日战争年代,村里人人都是地下工作者,曾为八路军送信带路、藏枪藏粮。在实践活动中,文化传播系师生缅怀革命先辈,不忘饮水思源。与此同时,发挥专业特色寻访村里年长者,以“口述史”的形式记录下珍贵的资料,助力红色文化传播。

此次实践活动结束后,文化传播系将通过多种形式推进成果分享。一方面融入参与到学院实践基地——蓟州区融媒体中心的《美丽乡村记者行》活动中,以短视频的形式记录对于乡村振兴的所见所悟、所思所想。另外,也将引导组织学生做好实践总结和调查成果展示,增强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