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教育家,不当教书匠

发布者:张卉发布时间:2024-07-12浏览次数:15

史瑞杰 教授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家精神丰富内涵的深刻阐释,为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要做一个优秀教师,直至成为教育家,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在这六项奋斗目标中,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是思想境界,育人智慧和躬耕态度是能力作为,仁爱之心和弘道追求是心胸情怀。六项奋斗目标相互作用、互为前提,而贯穿其中的核心要素是创新精神,因为教育过程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没有创新精神的教育,是很难激活、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的,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的思想火花,培养的学生有可能是工业流程的标准产品,但不是创新型人才。          

作为创造性活动的教育,要根据每一次的授课对象、教学要求、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等,进行课程设计和重新备课,不能一篇讲稿打天下。要备好课,就要在正确处理好理论体系、教学体系和实际教学进程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抓好备课的三个环节。一是备内容。备内容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要达到熟、透、深、精。“熟”是内容熟练;“透”是对内容的透辟理解和把握;“深”是对内容要有深入的研究;“精”是指在传授知识时要精当扼要。二是备对象。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年级、实际接受能力和水平以及课时要求安排教学内容。三是备过程。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实际教学进程就不可能完全符合教师的预先设想。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同时还要对教学进程进行多种思路的设计,对教学结果进行多种可能的设想,以便应对自如。

多年前我曾提出一个口号:“要做教育家,不当教书匠。”教育家与教书匠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就是教育家是把教育看作一种创造性活动,这种创造性活动要体现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什么是教书匠呢?教书匠就是把教育过程当做一种重复性劳动。当然,作为初上讲台的老师,首先要熟悉教学内容,包括上文提到的理论体系、教学体系等,而且要做到熟能生巧。在这个意义上,做个匠人意义上的教书匠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问题是,不能把这种匠人意义上的教育过程当做教育的终点,因为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本身就要充分体现创造性。教师也不能仅停留在教书匠层面,而要立志做教育家,做教书育人的大先生。

如何才能成为教育家,成为教书育人的大先生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论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勤学笃行、求是创新,乐教爱生、甘于奉献,胸怀天下、以文化人。这六条就是每一位教师修炼身心的准则和终其一生追求的理想目标,而贯穿其中的创新精神,则是要做教育家、不当教书匠的灵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