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部副部长、人文学院教师 张秋慧副教授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前夕,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教育家精神,并将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内涵精辟概括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育家精神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何当教师、为谁当教师、怎样当教师”这一问题,成为新时代引领教师队伍发展和建设教育强国的强大精神支柱。
作为一名教育学领域的高校教师,结合学院育人工作及教学实践,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的视角谈一下我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
一、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
(一)为囯育才的为师之道
在甲骨文中,“道”这个字已经出现,基本形状为,石中英在《中国的师道传统与教育家精神》一文中说:“从字形看,‘道’是一个人处在十字路口的情形,具有静态的‘置人于路’的含义,又有动态的‘所行之路’意味”。师道之“道”,更加重视“去选择道路”内涵阐释,它反映了为师的主动性、主体性和选择性,决定了为师的根本方向,体现了教师之所谓教师所采取的价值立场、遵循的价值原则和追寻的价值理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即是教育家精神阐释的为师之道。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将教师职业发展的“小我”融入实现教育强国和民族复兴的“大我”之中,时刻关心社会发展,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潜心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立志成才报国的时代新人。因此,教育家精神的师道观即是引导教师正确处理好“大我”与“小我”的关系,与祖国发展保持统一步调,与人民意志站在同一立场,在“小我”与“大我”的互动统一中践行职业理想。
(二)言行世范的为师之德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语出《世说新语》,意为言行符合道德规范,成为世人的典范,也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师德之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师德铸魂育人,是教风之根本,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既要言传,更要身教,一方面要做知识的传授者,启迪学生的智慧,另一方面要在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以自身高尚的品德、言行熏陶学生的精神,影响学生品格的形成。学生受教师高尚品德的感召,产生强大的内在向师性,成为塑造人格品德的内驱力。因此,教育家精神的师德观更加强调教师言传身教的一致性,要求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言行合一,以自身高尚的为学、为人、为事之风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三)精于教学的为师之行
“怎样做教师”是教育家精神要回答的重要问题之一,引导着教师深刻反思“何以执教”的问题。专业能力是教师胜任力的核心,也是执教育人的关键。“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意味着教师要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个体成长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塑造人格,是教师执教遵循的理论前提。“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教育家精神的基本动力,也是教育家提升业务水平的深刻彰显。《礼记·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笃行之”。教育家成长的过程即是学、思、问、行、创等学习行为统一的过程,在持续的学习与践行中拥有扎实的理论学识、科学的育人方法、过硬的教学本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因此,教育家精神的师行观更加强调以教师的自主学习、终身成长为基点,深刻研究、践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引导教师深度审视教书育人事业、全面思考终身学习,激发躬耕教坛的内在生命力。
(四)弘道天下的为师之魂
师魂,是师道、师德和师行的根本归宿,是一种目标指引。“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教育家立足育人本职的情怀体现,也是从事教书育人事业的情感底色。拥有仁爱之心的教师能够平等的对待学生,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构建师生相互成长、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的和谐心理关系,能够引导学生迸发出内在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向师性,体验到学习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教育家着眼全人类发展的格局境界。刘帅在《教育家精神的内涵、特征、价值及践行路径》一文中说:“以文化人中’文’意为’文德、文章、文教’,以文化人就是借文德、文章、文教来教化人”。这是具有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的新要求,即教师要有高度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在教书育人中做到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立志为国求学,为国成才。因此,教育家精神的师魂观是仁者爱人、兼济天下的博大的教育格局,是教育家精神的鲜明底色,是彰显教育本质,抵达教育目标、实现弘道天下的精神密码。
师道、师德、师行、师魂是教育家精神的四维坐标,分别指向教师发展的不同方面,体现“小我”与“大我”的统一、师言与师行的统一、自身发展与学生成长的统一、治学与弘道的统一。各个坐标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同时具有动态的逻辑发展路径,形成了以师道为起点,以师德为标准,以师行为支撑,以师魂为旨归的教师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
二、基于教育家精神建构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坐标体系
易凌云在《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核心要义、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一文中说:“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说,文化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组织内部全体成员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保障个体成长和组织发展的统一。一般而言,群体文化可以分为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依据教育家精神的师道、师德、师行、师魂四维内涵体系,进一步从精神坐标(精神层)、内容坐标(制度层和物质层)及行为坐标(行为层)三个层面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坐标
组织文化体系中,精神层是最核心和内在的层面,包括群体成员达成共识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教育家精神是对一代代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长期扎根中国大地的育人实践中形成的精神特质的高度凝练,其中,家国情怀的为师之道、言行世范的为师之德、弘道天下的为师之魂等标识成为引领新时代教师成长的重要精神坐标。
1.引领教师既讲政治,又讲道德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需体现时代精神和区域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要求,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要自觉地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放到国家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思考自身教学的使命,将“国之所需”“人民所需”作为自身教育教学的价值归属,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将教师的教育追求和职业发展的“小我”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的“大我”中,厚植家国情怀。同时,注重修炼“小我”,涵养道德情操,自觉修身修为,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和影响学生,自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表率,成为学生成长引路人。
2.引领教师既需继承,又需创新
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着丰厚的师者文化传统。从古至今,不同时代的教师群体和教育家身上既有特定时代的精神特质和行为标识,又有传承至今影响深远的教育思想精髓和瑰宝。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要能够以历代教育家思想为指引,把握教育教学的规律、方法,同时要能够结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环境、新需求、新技术、新模式,不断进行创新。创新是强国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教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及发展紧密相连,也就意味着要面临瞬息多变的市场需求和技术革新。作为育人核心力量的教师更需秉持躬耕态度,勤勉治学,以对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的执着追求、不懈努力、与时俱进的精神,为学校高质量育人工作、社会经济发展及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3.引领教师既要爱生,又要弘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人者,人恒爱之”,“仁爱之心”秉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精神内核,燕连福在《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一文中说:“内蕴着教师蜡炬成灰的无私奉献、诲人不倦的敬业爱业、润己泽人的深沉大爱”。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要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尊重、理解、宽容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具有仁爱之心,才会真正获得学生的信任,从而为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有效开展教学奠定基础。
(二)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内容坐标
教育家精神丰富的内涵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下面将围绕制度建设和物质供给两个方面从学校层面分析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内容坐标维度的行动方向。
1.坚持目标导向,构建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
坚持目标导向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鲜明主旨,也是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的重要任务。一方面构建以教学能力提升为主线的教师培训体系,细分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教师群体需求,形成以新入职教师、主讲教师、骨干教师、卓越教师为发展梯度的教师培养体系,逐步构建不同层级的、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较强的教学胜任力和教学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构建以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为主线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体系,完善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目标、要求、途径及激励措施,充分激发全体教师参与实践。同时,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教师培养的全过程,构建以教育家精神引领的荣誉体系,激励教师将师德养成与能力提升融为一体,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2.坚持服务导向,构建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平台体系
管理即服务是现代管理学的核心理念。管理的真谛在于服务,服务意识越强,服务质量越高,管理工作的成效就越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开展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工作中,要秉承教育家精神,自觉将服务融入管理中,主动关注教师的感受和体验,关心教师的需求,将实现教师自身发展的价值目标与管理目标有效统一,搭建各级各类服务平台,提高管理实效。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职能和管理辐射作用,构建多层级、多维度、多机构协同的教师发展平台体系,如以新入职教师为培养主体,设置青年导师团,开展日常教学指导、研讨活动;以双师型教师为培养目标,设置培训基地,开展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评估及认定工作;以卓越教师为培养对象,设置教学名师工作室,赋予教师教学成就感的同时,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效应,带动更多骨干教师成长;以教师教学的过程性监控为目标,设置教学督导团,开展及时的反馈指导工作;以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为主旨,设置虚拟的科研团队、智库机构等,开展学术研究与学术能力提升工作等。
(三)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行动坐标
教育家精神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卓越教育成就和高尚人格魅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教育品格、教育行动的凝练,具有崇高性特征。如何同应用型本科院校广大一线教师建立联系?这就是行动坐标要解决的问题。
1.正确认识教育家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仅止步于对教育家精神的解读和学习,然后将之作为束之高阁的理论,而应“聚焦相关性,认识到教育家是由教师成长而来,并且教育家精神正是对教师应当人人遵守的教师职业道德的升华。聚焦现实性,教育家精神虽然抽象于教育家的品质素养及其影响下的教育历史成就(姚溧《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教育家精神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弘扬路径》)”。
2.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要始终明确教育家精神所回答的三个根本问题:为何当教师、为谁当教师、怎样当教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育人工作中修炼品德,以师德为标杆,时时进行自我审视,不断提升自身修为;在教学实践中锻炼能力,丰富知识,提高育人本领;在研究工作中持续创新,锤炼成果,为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重要贡献。
3.主动传播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精神是教师成长的动力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在学习和践行的同时,要将之作为自身投入教育事业的行动指南,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在课堂教学、学术研究、社会实践等多领域积极传播教育家精神,成为促进学生服务国家社会的持续引导者、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者、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坚定支持者。
教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培养未来人才、传承文明智慧的重要使命。教育家精神所呈现的师道、师德、师行、师魂多维内涵,体现了教师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理想抱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坐标指南,是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根基,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