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小烛光梦

发布者:张卉发布时间:2025-09-19浏览次数:10

经济学院教师 翟艳


初入职场,首登讲台,我深知自己与教育家的距离尚远,却也清晰认识到,教师的职责绝非仅限于传授知识,更需践行教育家精神。在学习备课技巧、打磨授课方式、探寻师生相处之道的过程中,强烈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始终萦绕于心,这份情感给予我勇气与自信,让我坚定了成为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决心,也自此在心中种下了一个小小的“烛光梦”。我愿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与幸福感悟,即便只是一道微光,也渴望为他人点亮前行的道路,传递温暖与力量。

一、我对教育事业的选择

真正的教育家,必然对教育事业怀揣赤诚热爱,秉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而我对教育事业的这份向往,正是源于求学路上无数良师的言传身教。

从小学一年级到研究生毕业,每一位教导过我的老师,其形象与事迹都深深镌刻在我的记忆中。小学五年级时,语文老师李老师的课本上总是写满密密麻麻的批注,诵读课文时更是声情并茂、感染力十足。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一次作文课,我因胃部不适当场呕吐,周围同学纷纷避让,李老师却立刻走上前,将我抱到讲台旁的座位上安顿好,随后安排我的同桌到楼下取来一簸箕沙土,从教室门口接过沙土后,亲自将其覆盖在上面,用扫把清扫干净,又用拖把拖净地面。忙完这一切,她还为我递来温水,轻声询问我的身体状况。那一刻,老师的关怀如同母亲般温暖,深深触动了我。

初中一年级,数学老师尤老师的课堂极具吸引力,她的讲解生动有趣,让我全程专注,舍不得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从开篇的“点与坐标”,到结课的“统计与概率”,即便时隔多年,那些知识点依旧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在她的课堂上,原本晦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鲜活生动,仿佛课本里的插图般丰富有趣,讲课之时,她整个人仿佛散发着光芒,让我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高中阶段,班主任王老师在生活上给予了我诸多帮助。即便在我毕业之后,他仍尽心尽力向前来资助学生的企业家推荐我,希望能为我争取到更多支持。进入大学,我深切感受到每一位老师的卓越与优秀——他们的履历令人钦佩,授课仅是日常工作中最基础的部分,更会将自身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融入教学,把高深抽象的书本知识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让我真切感受到学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深刻体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崇高与庄严。

研究生期间,最幸运的事便是遇到了导师杨老师。杨老师学识渊博、学术造诣深厚,每当我遇到疑问向他请教时,他总会第一时间打来语音电话,耐心细致地为我解答,为我提供多元的分析思路。除了学术指导,杨老师还十分关心我的生活状况:每当在朋友圈看到我流露负面情绪或遇到困难时,他总会第一时间发来消息安抚;疫情期间我被隔离,他更是陪伴我聊天直至深夜十二点。

毫不夸张地说,正是这些老师在教学魅力、科研能力与关爱学生等方面展现出的高尚品德,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事业的伟大,也让其成为我心中最向往的职业。在我眼中,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因此,我坚定地选择投身教育事业,希望能在这片领域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我在教师岗位上的成长

去年7月,我入职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如愿成为一名教师。入职之初,我便制定了清晰的职业规划:首先专注提升教学能力,在确保能够高质量完成授课任务的同时,学习与学生高效沟通的方法;其次,尽快熟悉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高效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待能够完全适应岗位后,再着力提升科研能力,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具价值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指导。

我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不断锤炼教书育人的本领。入职以来,我全力参与财政学专业的申报工作,从撰写申报书到完成系统上传,前后耗时三四个月,最终该专业成功获批,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在教育领域深耕的决心。

在提升教学能力方面,我坚持旁听其他老师的课程,认真记录笔记与听课心得,深入学习他们的教学风格与课堂结构设计;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我也积极参与,认真汲取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第一个学期,为了打造优质的《财政学》课程课件,我每天熬夜至凌晨两三点,精心制作PPT。如今,这门课程已讲授两轮,我对教学内容与节奏的把控愈发得心应手。上学期,学生对我的评教成绩均在90分以上,这份认可让我倍感幸福与鼓舞。

在教学工作中,最让我有成就感的莫过于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从开题阶段开始,我为每位学生单独建立了文档文件夹,从选题确定、大纲梳理,到初稿撰写、终稿修改,每个环节的材料都妥善归档。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会及时耐心解答;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我会主动向其他老师请教,深入钻研相关内容,与学生共同学习进步。

在教育实践中,我发现有少数学生初期存在学习态度松散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采取差异化激励策略:从思想层面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协助他们将论文写作等复杂任务拆解为具体可行的小目标,同时为他们推荐优质的参考文献,帮助他们缓解面对困难时的畏难情绪。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的答辩工作均顺利完成,其中两位同学从大纲设计到初稿撰写,更是取得了显著进步。答辩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向我表达感谢,那一刻的喜悦与满足,让我深深沉浸其中,也更加坚定了投身教育的信念。

或许我所讲述的这些经历,都只是教育工作中的平凡小事,但正是这些小事,让我真切感受到自己虽如微光,却也能释放能量。如今的我,深知在教育家的理论高度与实践积淀上仍有巨大差距,个人的思考与感悟所能产生的影响也十分有限,但我坚信,正是那些细微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如同源源不断的养分,支撑着我满怀热忱地践行教育家精神。未来,我会不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爱心浇灌学生成长;教育之路任重道远,我始终相信,哪怕只是一束微弱的烛光,也能为学生带来温暖,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