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部门:人文学院
为深入推进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近日人文学院徐伟副教授带队传播学专业部分师生前往宝坻区八门城镇东走线窝村,开展《跨平台策略与传播研发》课程实践教学,探索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师生参观村庄
东走线窝村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富。因沿河而居,村民们就地取材,将河滩上的芦苇用麻绳精心编织成箔,并在水边扎成密封圈,布阵捕鱼。这一传统方法不仅展现了村民们的勤劳与智慧,也带来了丰硕的收获。作为扎箔布阵捕鱼技能的第五代传人,村民李连贵对这项技艺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见解。他通过手绘各种布阵图,向师生们介绍这一传承已久的捕鱼技艺,同时也向大家展示各类渔网工具,带领师生们感受渔家生活的变迁与传承。
李连贵为师生讲解箔渔技艺箔渔布阵图渔具演示
除了独特的捕鱼技艺,京东大鼓这种说唱表演形式也深受东走线窝村村民们的喜爱,并不断学习和传承这项技艺。2006年,京东大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宝坻区也是这一非遗项目的发源地。李连贵老先生对刘派京东大鼓尤为熟悉,他详细介绍了相关的发声方法、唱腔特色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并现场进行了示范。老先生的唱腔乡土气息浓郁,平仄中传递着人生冷暖和质朴道理,师生们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对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李连贵老先生现场演唱京东大鼓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实践教学过程中,师生们走进有机稻种植基地,种植户吴克建为大家讲解水稻种植的过程,分享自己探索科学种植培育稻蟹混养的故事,并现场演示稻谷脱粒成米的加工工艺。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捧起稻谷,交流心得,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深切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学生开展课程实践拍摄农户讲解水稻种植过程
现场演示稻谷脱粒
此次课程实践结束后,同学们将以箔渔文化、非遗文化和农耕文化作为题材,制作完成一系列新媒体作品并进行跨平台传播。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大家不仅加深了对媒体传播工作的理解,更在实践中深深感受到了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品文化、学劳动、长见识、践知识,未来传播学专业将继续深化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致力于培养更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扎实专业技能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传媒人才,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尽心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