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部门:管理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之际,12月1日,由学院主办、管理学院承办的首届京津冀应用型高等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研讨会在中和楼C414召开。本次研讨会旨在加强京津冀地区应用型高等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之路。来自北京物资学院、华北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沧州交通学院、河北工程技术学院、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天津财经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天津仁爱学院、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天津天狮学院、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京津冀等13所应用型高等院校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天津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天津市大数据协会、北京中软国际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关村万众创新协同研究院、河北繁星众创空间有限公司6家单位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分享、展示新时代现代产业学院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建设成果。
会议现场
研讨会由管理学院张英华院长主持,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白晓,天津市大数据协会会长赵明分别致辞。
张英华院长主持会议
白晓书记代表学院向各位嘉宾和同仁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介绍了学院的办学历程、发展状况和育人特色。他指出,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举办首届京津冀应用型高校产业学院研讨会,聚焦“协同育人促发展,产教融合谋新篇”,旨在深入探讨京津冀地区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紧密联系,共同研究如何通过产业学院这一有效途径,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的紧密关联,以及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的深度融合。他相信,通过研讨会这一交流平台和良好契机,大家可以分享经验、启迪思想、碰撞智慧、凝聚共识,积极探索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的路径,共同谱写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崭新篇章,为京津冀地区的产教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白晓书记致辞
赵明会长在讲话中表示,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与产业的联动变得愈发重要,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成为推动京津冀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之一。天津市大数据协会与珠江学院合作建设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现代产业学院已取得初步成果,包括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教育模式等。未来,应继续推进深度合作、加速数字技术赋能、打造区域特色品牌,以“协同育人促发展,产教融合谋新篇”为核心理念,共同推动京津冀应用型高等院校现代产业学院的创新与发展。
赵明会长致辞
上午会议,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安轶龙教授作题为《应用型数字化管理人才的培养》的主题报告。他讲到伴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高等院校商学教育所面临的三大挑战和四个阻碍性压力的难题,提出了以申报新专业和传统专业转型为驱动,通过创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现代产业学院,走“产教融合”之路,启动新时代数字化管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执行院长吕波教授作题为《基于AI+国家战略物资人才急需建设大宗商品现代产业学院”的设计和思考》的主题报告,报告中不仅展示了北京物资学院在大宗商品领域的优势和特色,更体现了学校对于国家战略物资需求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回应。同时,也为建设大宗商品现代产业学院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天津仁爱学院智算工程学院院长陈淑鑫教授作题为《产教融合赋能应用型人才新质学习力的培育》主题报告,充分展示了天津仁爱学院在产教融合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商学院院长王明吉教授作《校企同频共振 共建产业学院——把数智商业融入学院》主题报告,强调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和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分享了把数智商业引入校园落地的系列做法与成果。
主题报告发言人
下午论坛开始前,与会领导与参会嘉宾参观了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校史馆和珠江学院管理学院,对学院历史、学院办学成果等进行了深入了解。
参观校史馆与管理学院教学成果展
下午会议伊始,北京中软国际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阎赫副院长作题为《引产入校突破创新——现代产业学院共赢新范式的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报告。报告中展示了中软国际在“引产入校,突破创新”方面的成果与贡献。
阎赫副院长作报告
圆桌论坛环节由管理学院副院长安轶龙主持,由分别来自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华北理工大学商学院、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等高校及河北繁星众创空间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就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中的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讨论内容包括上述院校产业学院的特色与做法、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与方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措施等。
本次研讨会为京津冀地区应用型高等院校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平台,注入了强劲动力,更加明确了京津冀三地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即紧密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之基。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