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部门:曹鹏飞名师工作室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10月28日,曹鹏飞名师工作室在老上善教学楼音乐系会议室举办本月声乐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曹鹏飞名师工作室全体教师参加研讨会。此次研讨聚焦声乐舞台艺术的创新与多样化表达,工作室成员积极开展交流与研讨,推动音乐系声乐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研讨会上,四位教师结合一线课程教学分享了声乐艺术的多样化舞台表现形式。教师陈惊宇以案例的形式,分享了多个舞台剧、情景剧作品中舞美、灯光、演员布局等,提出将现代舞蹈、多媒体影像与声乐表演结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拓展声乐表演的视觉维度体验;教师李雅菲以丰富声乐舞台艺术表现力为目标,探讨了独唱、重唱、合唱、领唱与合唱等形式在日常声乐教学中的可行性与实施手段,并为构建一场完整的音乐会提供了具体的曲目参考;教师刘佳音与郭雨轩则分别从钢琴与音乐律动的角度,分享了如何通过多种器乐形式的融入以及声势律动手段,强化舞台情境的营造,提高观众的情感共鸣。
研讨过程中,曹鹏飞老师与参会教师开展深入交流,并指出,声乐教学改革要立足于当下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新目标,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有效衔接,动态调整,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此外,结合声乐教学实践,曹鹏飞老师肯定教师实践经验的同时,强调艺术实践并不是简单的曲目罗列,而应反馈教师对音乐会基调的把控,以及对思路的清晰构建。在背景素材、舞美灯光、道具陈列、人工智能的运用、作品选曲及表现形式上,体现创新性与多样性的同时,也要展现教师的文学与美学素养以及对美的理解。声乐教学不只是技巧的传授,而是审美的教育,教学中要以声乐艺术为载体,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消除文化隔阂,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达到在抽象的艺术教育中体现具象的力量的目的。
此次研讨,是工作室推动声乐教学改革不断走深走实的一次深入探讨。教师们进一步明确了声乐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向,拓宽了声乐教学实践路径,为音乐系开展创新及多元化的声乐舞台实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专题研讨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