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举办大钟庄镇文旅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会暨第一届“创享一方・乡链万象”乡村振兴创意比赛决赛

发布者:张哲雨发布时间:2025-11-08浏览次数:10

供稿部门:管理学院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政校”合作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11月6日上午,管理学院在中和楼C414举办大钟庄镇文旅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会暨第一届“创享一方・乡链万象”乡村振兴创意比赛决赛。天津市宝坻区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贾雪娜,大钟庄镇党委书记陈金龙,区文旅局四级调研员李九成,大钟庄镇党委副书记、统战委员王丹,大钟庄镇党委宣传委员李佳,国家级非遗天津葫芦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伟,大钟庄镇牛庄子村党支部委员蔡竞磊,天津市大中服装有限公司生产部长高从莹等一行莅临管理学院共同参会。珠江学院党委书记梁海龙,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白晓,管理学院院长张英华,副院长安轶龙,党总支书记、学工办主任陈绍生以及师生代表出席会议。

会议前,与会领导参观了管理学院在实施学校“1+6+3”人才培养体系过程中提炼的六大特色项目展板,对管理学院人才培养、教学成果等进行了深入了解。

与会领导参观展板

会议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为创意比拼,本次乡村振兴创意比赛决赛共有9支队伍脱颖而出,各参赛团队一年来,多次深入大钟庄镇、牛庄子村以及大中服装有限公司开展调研,围绕大钟庄镇牛庄子村“葫芦小镇”核心资源,结合国家级非遗葫芦制作技艺、农耕生态、民俗文化等特色,设计了一系列兼具创新性、可行性与商业价值的农文旅融合方案。选手们依次展示了“乐游葫芦小镇”沉浸式体验策划、“葫芦连接城乡”农耕奇遇项目、“福禄养游记”非遗康养之旅等精彩方案。方案涵盖非遗活化、亲子互动、研学教育、康养休闲、夜间经济等多个维度,通过AR技术赋能、专属货币体系、角色扮演闯关、全产业链运营等创新形式,将静态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动态的旅游体验,实现了从单一观光向多元融合的转型探索。经过激烈角逐,评委现场打分,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组,二等奖2组,三等奖3组,优秀奖3组。与会领导分别为获奖学生颁发了证书与奖品。

各组比赛现场

与会领导为获奖学生颁奖

比赛结束之后,宝坻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贾雪娜高度肯定了珠江学院师生将专业知识对接乡村振兴需求,教师深耕指导、师生深入大钟庄镇调研,把理论转化为非遗活化、数字赋能等可落地创意,尽显珠江学子创新实践能力与高校服务地方担当,为宝坻农文旅融合注入动能;并希望政校以此为起点深化合作,推动创意落地,推动更多优质创意转化为实际成果,共绘宝坻乡村振兴新篇章。

宝坻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贾雪娜

会议第二环节,政校双方围绕“深化政校合作,共谋乡村振兴——大钟庄镇文旅产业发展”主题展开专题研讨。管理学院副院长安轶龙介绍了管理学院11年来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以及通过支部共建、公益直播、管理咨询等多种形式,形成的“四维耦合驱动,三进进阶赋能”的应用型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管理学院旅游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泽昀从专业角度分析了大钟庄镇文旅产业的发展潜力与路径。

大钟庄镇党委书记陈金龙高度认可9支队伍紧扣“葫芦小镇”及镇域产业的创意方案,认为其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为文旅发展提供思路。他期待与珠江学院深化政校合作,推动优质方案落地转化为文旅规划,借助高校师资人才优势获得长期智力支持,通过“政府搭台、高校赋能、社会参与”模式吸引资本与运营团队,将大钟庄镇打造成京津冀短途度假优选地,实现校地协同育人与乡村振兴双向共赢。

大钟庄镇党委书记陈金龙

珠江学院梁海龙书记介绍了学院“1+6+3”人才培养体系,肯定了管理学院实践应用导向的培养路径,认为参赛作品中AR技术赋能非遗等亮点契合牛庄子村“葫芦小镇”资源,是政校合作契机。他提到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主阵地,学院将在传统文化挖掘、村容村貌设计等领域拓展合作,同时,感谢大钟庄镇为珠江学子搭建实践平台,期待深化合作,推动方案落地,实现政校协同育人、互利共赢。

珠江学院党委书记梁海龙

本次活动以创意比赛为纽带,以专题研讨为桥梁,搭建了政校合作、产学融合的坚实平台。不仅展现了珠江学子服务乡村的创新思维与责任担当,更凝聚了政校双方共谋发展的共识与合力。下一步,政校双方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加快推进创意方案落地转化,深化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产业运营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共同书写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合影

附:获奖信息

欢迎光临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您是访问本网站的第位访客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