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际银简介
崔际银,男,教授,文学博士,河北正定人。1983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留系任教。1995年赴乌克兰国立哈尔科夫师范大学讲学一年;2000年起担任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晋升教授。200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被天津财经大学引进,担任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中文学科学术带头 人。2006年至今,兼职任教于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现任珠江学院人文学院院长、人文学科学术带头人。
(一)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传统文化
(二)主要讲授课程
1.专业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概论、诗词鉴赏与创作
2.基础课程: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
3.选修课程:国学经典导读、论语导读、诗词欣赏、红楼解梦
(三)主要学术著作论文
著 作
1.《历代边塞诗百首》(编著),河北美术出版社,1994年3月
2. 《唐宋八大家新论》(专著),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6月
3. 《诗与唐人小说》(专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6月
4.《大学语文》(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2014年7月(第二版)
5. 《文化构建与宋代文士及文学》(专著),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9月
6.《中国传统文化举要》(专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23年1月
论 文
1.豪放词成因新探(河北师大学报1992年3期)
2.两极意象 合塑真身——浅议李白诗中酒、月之功用(河北师大学报1993年4期)
3.始于笃学 终乎变新——略论欧阳修对韩愈的继承与发展(河北师大学报1996年4期)
4.“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辨析(东方丛刊1998年1期)
5.也谈《水浒》中的女性(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2期)
6.“六经”与我——传统文化认知过程刍议(东方丛刊2000年2期)
7.杜甫处世为人特征论略(河北学刊2001年2期)
8.“瘦”:李清照词的美学特征(名作欣赏2001年3期)
9.“郑”、“卫”情诗文化蕴涵阐析(天府新论2001年6期)
10.苏轼文学理论特征刍议(沈阳师院学报2002年2期)
11.柳宗元“牢骚文”论略(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3期)
12.唐宋八大家称名说绎(南开学报2002年4期)
13.古代:距离我们究竟有多远(文艺报2002年8月6日)
14.略论唐人小说接受诗歌之功用(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3期)
15.“诗与唐人小说”研究述略(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4期)
16.论唐人小说中的李白故事(《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 2005年12月)
17.唐人小说用诗风格类型分析(《唐代文学研究》第11辑 2006年5月)
18.唐代释僧小说的文化观照(山西大学学报2007年1期)
19.稼轩“戏谑词”论略(《辛弃疾研究新探索》2007年7月)
20.唐诗与唐人小说用诗流程之互观(陕西师大学报2008年2期)
21.明清小说用诗“点”评(韩国《中国语文学》第51辑 2008年6月)
22.论王安石文学活动之“政治”特征(香港《新亚论丛》第十期2009年6月)
23.论唐人小说接受诗歌之方式(南开学报2010年第1期)
24.孟浩然“风流天下闻”探因(《孟浩然研究论丛》 2011年9月)
25.论唐代小说中的杜甫故事(杜甫研究学刊2012年第1期)
26.辛弃疾与陆游文学创作的对比观照(《词学新视野》 2012年8月)
27.论唐人小说中的王维故事(《王维研究》第六辑 2013年6月)
28.略述“力士脱靴”故事的传播与接受(《中国李白研究》2013年集 2014年2月)
29.论岑参边塞诗的写实特征(《唐代文学研究》第15辑 2014年9月)
30.试述欧阳修记体文的创作方式(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31.试论北宋文士对社会文化建设的贡献(第八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5年9月)
32.陆游评述苏轼刍议(福州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33. 以单篇体制 寓大著格局——浅评王基伦教授《宋代文学论集》(台湾《书目季刊》第五十一卷•第一期,2017年6月)
34.柳宗元文学理论主张论略(《柳宗元研究论文选粹》 2018年10月)
35.论李白的“别称”(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0年第1期)
36.李商隐诗歌“名篇”臆见(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1年3期)
37.试述李白人格形成的前提条件(绵阳师院学报 2023年3期)
38.呈示珍本 精审细究——评《孤本品诗仙:<瑶台风露>整理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7月27日)
39.李白与王维关系疏离探因(《王维研究》第九辑 2024年9月)
(四)教研科研项目
1.燕赵文化考论(河北省社科规划办项目,2002年)
2.诗与唐人小说(河北省社科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003年)
3.优秀文学作品与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关系研究——以宋代文学为例(天津市社科项目,2008年)
4.加强高校人文社科基础学科建设的对策研究(天津市教卫系统重点调研课题,2006年)
5.高校人文素质类公共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天津市高教学会课题,2008年)
6.大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研究(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研究计划项目,2017年)
7. 李白人格形象研究(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18年)
1.大学语文(2007年校级精品课程,主持人,已结项)
2.古典文学(2009年校级精品课程,主持人,已结项)
3.中国文化史(2014年校级精品课程,主持人,已结项)
4.中国文化概论(2019年校级“金课”建设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5.珠江学院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研究(2020年校级重大预研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6.国学经典导读(2021年校级精品选修课程,主持人,已结项)
7.中华优秀文化传播教学团队(2021年珠江学院“培育建设教学团队”项目,负责人,已结项)
8.中国文化概论(2021年天津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主持人,已结项)
(六)获奖荣誉情况
1.《唐宋八大家新论》(专著),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学优秀奖,2002年
2.《诗与唐人小说》(专著),天津市第十届社科成果二等奖,2006年
3.《论王安石为文与从政之关系》(论文),获天津市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2009年10月
4.《略论社会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论文),获中央党校哲学社会科学班学术征文一等奖,2010年3月
5.2015年7月,获“校园文化建设突出贡献奖”
6. 2021年4月,获天津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称号
7.《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体系的建构及其成效》(论文),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21年12月
8.“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探索”(教学案例),获天津市学校“三全育人优秀工作案例”,2021年12月
9.《中国传统文化举要》(专著),入选全国“2025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社长总编荐书书目”,2025年5月
(七)交流培训情况
1.参加学术团体:担任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王维研究会理事、中国孟浩然研究会理事、中国“二安”(李清照、辛弃疾)研究会理事。每年参加古代文学、传统文化方面的学术会议。
2.兼任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鉴定专家、天津市社科项目评审鉴定专家、天津市社科成果奖评审专家;兼任多所高校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
张强简介
张强,男,副教授,文学硕士,河北定州人。2004年本科毕业于河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7年研究生毕业于南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7月至今,在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任教。现任人文学院文化传播系主任。
(一)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新诗、影视文学与文化产业、大学语文与写作教学
(二)主要讲授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选读、写作、大学语文等
主要学术兼职
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文专委会委员
(四)主要学术论文
1.语词与结构:伊沙诗歌艺术初探[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2.继承•颠覆•再造——伊沙诗歌纵横论(上)[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4)
3.继承•颠覆•再造——伊沙诗歌纵横论(下)[J].文学界•人文.2008,(12)
4.意象之外与幽默之内——伊沙诗歌艺术再探(上)[J].山花(B).2009,(11)
5.意象之外与幽默之内——伊沙诗歌艺术再探(下)[J].山东文学.2009,(10)
6.浅谈伊沙的诗歌[J].文学教育(上).2009,(10)
7.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赏读[J].文学教育(上).2010,(9)
8.徘徊在道德与生存之间——铁凝小说《逃跑》新解[J].现代妇女.2010,(9)
9.舒婷《落叶》艺术探赏[J].文学教育(上).2011,(5).
10.母语•课程•教材——大学语文教育片论[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1,(8)
11.漫谈大学的语文生活[J].语文学刊(中旬刊).2013,(6)
12.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读解[J].文学教育(上).2013,(10)
13.《团泊洼诗歌:天津生态诗写的一个窗口》[C]//天津市社科联.天津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13
14.试论大学语文与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整合策略[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2)
15.从文字到影像的历史图景——由聊斋题材电影《席方平》改编谈起[J].戏剧之家(下半月).2016,(4)
16.大学语文试卷库建设略论[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6)
17.试论汉语新词的英译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9)
18.解构与解构之后——伊沙诗歌的精神特质[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19.关于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调研报告——以天津市本科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情况为中心[J].汉字文化.2018,(10)
20.试论大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J].汉字文化.2019,(7)
21.“翻身”与“救亡”:解读革命诗文两篇[J].品位•经典.2019,(11)
22.“跨文化”视角下对外汉语教师主体性构建——兼与祖晓梅教授商榷[J].汉字文化.2024,(16)
23.论冯骥才“津味”小说的文化意蕴——以“怪世奇谈”系列为中心[C]//天津市社科联,天津市写作学会.“20世纪天津城市文化与中国现代性精神的发生”学术研讨会暨天津市写作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24-9
24.高校新闻稿写作规范例谈[J].秘书之友.2025,(5)
(五)教研科研项目
1.教学方法改革研究,2009年度院级重点教改立项课题,参与人,已结项
2.大学语文通行教材与我院教材特色比较研究,2010年度院级教改立项课题,主持人,已结项
3.母语高等教育理念下大学语文与应用文写作课程整合性研究,2012年度院级教改立项课题,主持人,已结项
4.大学生爱心教育中人文关怀意识的调查研究,2014年度院级科研立项课题,主持人,已结项
5.独立学院内部二级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研究,2014年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科研立项课题,主持人,已结项
6.大学语文试卷库建设及命题策略研究,2014年院级教改立项课题,主持人,已结项
7.“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影像阐释的变异研究”,2015年天津社科规划立项课题,参与人,已结项
8.“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研究”,2016年天津市教育工委调研课题,主持人,已结项
9.郭沫若《女神》及佚诗文本精选细读,2016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郭沫若研究)项目,主持人,在研
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高校课程建设研究”,2017年天津市教育工委调研课题,主持人,已结项
11.大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研究,2017年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研究计划项目,参与人,已结项。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现代家风研究”,2017年天津社科规划立项课题,参与人,已结项
13.独立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一带一路”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8年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认定项目,参与人,已结项
14.大学语教材编写整合性研究,2018年院级春季教改立项课题,主持人,已结项
15.关于加强民办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研究,2019年天津市教育工作重点调研课题,主持人,已结项
16.红色经典融入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思政教育研究,2019年院级春季教改立项课题,主持人,已结项
17.高校新闻宣传文字稿件写作规范与典型案例研究,2024年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教指委中文专委会、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主持人,在研
18.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大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2024年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认定项目(人文社科),主持人,在研
19.教育家精神引领大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研究,2025年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教指委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主持人,在研
(六)课程建设情况
1.教师口语与礼仪,2017年院级课程改造与建设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2.影视艺术鉴赏,2018年院级精品任意选修课建设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3.应用文写作,2020年院级一流课程(金课)建设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七)专著教材情况
1.新体验大学语文教程,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版
2.大学语文(第2版),参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版
3.新案例应用写作教程(第2版),副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版
4.应用文写作教程,参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22年8月版
(八)获奖荣誉情况
1.论文被评为2013年度天津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优秀论文。
2.论文获2016年4月《戏剧之家》杂志社“华师科技园杯”论文评比一等奖。
3.2014年指导的学生论文荣获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首届应用型专业论文大赛二等奖,被评为“最佳指导教师”。
4.2016年指导的学生作品荣获天津日报社“未来报纸创意设计”大赛入围奖。
5.2017年被评为“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优秀教师”。
6.论文在《汉字文化》杂志社2020年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7.“美育新风貌·绚丽年华”第十五届(2022下半年)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成果展教师组一等奖2项。
交流培训情况
1.2024年9月,参加“20世纪天津城市文化与中国现代性精神的发生”学术研讨会暨天津市写作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
2.2024年9月,参加天津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2024)“中国式现代化与大国形象”研讨会。
3.2024年11月,参加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中文+职业技能”服务国家战略研讨会。
钟学艳简介
钟学艳,女,副教授,历史学博士,辽宁昌图人。2004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世界史专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7年至今,任教于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现任中文教研室主任。
(一)主要研究方向
文化史、城市历史文化、数字人文教育
(二)主要讲授课程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戏曲与曲艺文化导论、传统日常生活文化审美概述
(三)主要学术论文
1. 坚守求真理念 致力新中国史学整体建设——陈垣1949年之后的学术建树[J].学习与探索.2011,(3),第二作者;
2.抗战时期姚名达与战地服务团[J].史学月刊.2012,(5),独立发表;
3.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 学理论.2016,(6),独立发表;
4. 清华国学研究院学术传承研究——以梁启超和姚名达为研究中心[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6),独立发表;
5. 姚名达与章学诚史学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6),独立发表;
(四)教研科研项目
1. 独立学院学生自主学习探究,2010年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教改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2.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探研,2011年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校级教改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3.大学之道:新时期大学理念建构,2012年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校级教改项目 ,主持人,已结项。
4. 天津相声产业调研,2013年天津市重点调研课题,主持人,已结项。
5.开展大学生“士范儿”教育研究,2013年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九大主题”教育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6.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创新实践教学研究,2015年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校级教改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7.清华国学研究院学术传承——以梁启超和姚名达为中心,2017年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校内重大预先启动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8.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019年天津市教委重点调研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9. 城市文化视域下天津红色文化资源的活化路径研究,2021年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校内重大预先启动项目,主持人,在研。
10. 新时代红色记忆中的英烈事迹叙事及传播 , 2022年天津市退役军人事务专项课题,主持人,已结项。
11.数字人文视域下劳动教育的新方向与实践路径,2023年天津市劳动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劳动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主持人,在研。
12. 劳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逻辑认知与实践创新研究,2024年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主持人,在研。
(四)课程建设情况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1年校级精品课程,主持人,已结项。
2.“中国传统戏曲与曲艺文化概论” 2019年校级精品任意选修课,主持人,已结项。
(五)获奖荣誉情况
1. 2009年获评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
2. 2011年获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
3. 2012年获评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优秀教职工。
4. 2013年获评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优秀教职工。
6. 2016年获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教学成果(综合类)二等奖。
7.2017年获评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优秀教师。
8.2020年获评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优秀教职工。
9.2021年获天津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开课大赛(高职独立学院组)优秀指导教师奖。
10.2022年获评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优秀教职工。
11.2023年获评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优秀教职工。
12.2023年获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内选拔赛”副高组三等奖。
13.2023年获评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美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二等奖。
(六)交流培训情况
1.2015年11月,参加由天津市委党校与天津市教委联合举办“天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培训”。
2.2022年7月,参加由天津市委党校与天津市教委联合举办“天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培训”。
2023年7月,参加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教育部联合举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修班。
孙亚男简介

孙亚男,女,讲师,文学硕士,河北沧州人。2011年毕业于唐山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14年至今,任教于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一)主要讲授课程
中国现代文学、现代中国女性文学、文献检索与毕业论文写作、应用文写作
现代中国女性文学与影视改编、网络小说鉴赏与研究等。
(二)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性别文学、地域文化与文学等。
(三)主要学术论文
1.《孙犁散文的冀中地域文化特色》,《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4月。
2.《思维导图应用于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科教文汇》,2023年6月。
3.《中华友善家风的传统文化意蕴及其当代价值》,《长白学刊》,2018年2月。
4.《从理论知识传授到实践能力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方向初探》,《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6月。
5.《尚“神”与重人——以能乐和昆曲为主要对象谈中日古典戏剧形态内蕴》,《北方文学》,2017年10月。
6.《论孙犁的散文创作对孔子文学思想的继承》,《山西青年》,2016年10月。
7.《在日军铁蹄下涅槃的“北大红楼”》,发表于《文物背后的抗战故事》,北京市文物局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15年8月。
8.《功利主义背景下三本院校大学语文的生存困境分析和改革方向初探》,《青春岁月(上)》,2016年8月。
(四)承担科研项目
1.日常生活视域内的梁晓声小说研究,2024年校内重大预先科研项目,主持人。
2.基于思维导图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以中国现代文学为例,2021年校级教改课题,主持人。
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2017年校级教改课题,主持人。
2.现代中国女性文学与影视改编,2018年院级精品任意选修课建设项目,主持人。
3.郭沫若《女神》及佚诗文本精选细读,2016年局级课题,参与人。
4.关于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2016年局级课题,参与人。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高校课程建设研究,2017年省部级课题,参与人。
6.大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研究,2017年局级课题,参与人。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现代家风研究,2017年省部级课题,参与人。
8.“教师口语与礼仪”,2017年院级课程改造与建设项目,参与人。
9.国家丛书编写项目:《梦想的力量·走向世界之梦》,主要撰写人,安徽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
10.“十二五规划”项目:“对外汉语系列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史”,主要撰写人,2013年。
11.“十二五规划”项目: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子项目——北京高校苹果文化现象研究,第三作者,2012年。
12.“十二五规划”项目: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子项目——“中国梦”连通“世界梦,第二作者,2013。
(五)主要获奖情况
《黛玉葬花》教学课件,“全国高校第十五届多媒体课件大赛”文科组优秀奖;2016年至今多次获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优秀教职工”荣誉。
霍倩倩简介

霍倩倩,女,讲师,文学硕士,河北张家口人。2012年6月毕业于广西大学对外汉语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15年6月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15年7月至今,在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任教。
(一)主要研究方向
现代汉语语法学
(二)主要讲授课程
现代汉语语法学、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导论、对外汉语教学技能实训、逻辑学、应用文写作等
(三)主要学术论文
1.话语标记“说白了”的功能研究[J].现代语文,2018(4):111-116.
2.应用型本科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2018,18(5):14-18.
3.应用型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基于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的调查结果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133-137+157.
4.基于移动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实施路径研究——以“对外汉语教学法”为例 [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 33 (06): 145-148+152.
(四)教研科研项目
1.“关于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2016年天津市教育系统调研课题,参与人,已结项
2.“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学概论的教学改革研究”,2017年春季院级教学改革课题,参与人,已结项
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研究”,2017年院级教学改革课题,主持人,已结项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高校课程建设研究”,2017年天津市教育工委课题,参与人,已结项
5.“应用型本科硬笔书法通识课教学改革研究”,2018年春季院级扶持资助课题,主持人,已结项
6.“独立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一带一路’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8年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参与人,已结项
7.“关于加强民办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研究”,2019年天津市教育工作重点调研课题,参与人,已结项
8.“OBE理念下基于移动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对外汉语教学法》为例”,2020年院级教学改革课题,主持人,已结项
(五)课程建设情况
1.“对外汉语教学法”,2019年院级课程改造与建设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2.“普通话与口语交际”,2019年院级精品任意选修课建设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3.“中国民俗文化大观”,2020年院级精品任意选修课建设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4.“对外汉语教学法”,2021年院级一流课程(金课)建设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六)获奖荣誉情况
1.2016年获得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2.2019年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人文学院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3.2020年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最佳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袁艺铭简介
袁艺铭,女,讲师,文学硕士,河北承德人。2013年本科毕业于中国计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15年研究生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23年9月至今于天津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一)主要研究方向
国际中文教育、跨文化交际。
(二)主要讲授课程
汉语国际教育概论、语言学概论、第二语言习得、跨文化交际等
主要学术论文
1.《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加强成语教学探析》,独立作者,汉字文化,2017-4-10;
2.《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方法及技巧》,独立作者,艺术科技,2017-6-20;
3.《目的语语言环境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独立作者,唐山文学,2017-7-20;
4.《浅析新汉语水平考试—口语测试》,独立作者,现代语文,2017-10-6;
5.《独立学院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析》,独立作者,现代语文,2018-2-25;
6.《“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独立作者,汉字文化,2019-5-6;
7.《基于“两性一度”跨文化交际“金课”建设》,独立作者,校级“金课”征文论文,2019年5月31日。
(四)教研科研项目
1.“汉语国际教育语言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2017年院级一般教改课题,主持人,已结项;
2.“一带一路背景下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跨文化交际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探析”,2018年院级一般教改课题,主持人,已结项;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高校课程建设研究”,2017年天津市教育工委调研课题,参与人,已结项;
4.“大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研究”,2017年天津市教育委员会课题,参与人,已结项;
5.“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研究”,2017年院级一般教改课题,参与人,已结项;
6.“关于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2016年天津市教育工委调研课题,参与人,已结项;
7.“教师口语与礼仪”,2017年院级课程改造项目,参与人,已结项;
8.“大学语文考试命题策略与试卷库建设研究”,2014年院级教改课题,参与人,已结项。
9.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思政教育探索,2018年院级思政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10.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思政教育探索,2019年院级教学改革,主持人,已结项;
11.中国传统文化概论,2019年院级第一批金科建设,参与人,已结项;
12.中国传统文化概论,2018年院级课程改造,参与人,已结项;
13.红色经典融入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思政教育研究,2019年春季重点教改课题,参与人,已结项。
(五)课程建设情况
1.“教师口语与礼仪”,2017年院级课程改造与建设项目,参与人,已结项
2.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2019年院级精品选修课,主持人,已结项;
3.对外汉语教学法,2019年课程改造第四批,主持人,已结项;
4.应用文写作,2020年院级一流课程(金课)建设项目,参与人,已结项
(六)专著教材情况
1.应用文写作教程,参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22年8月版
(七)获奖荣誉情况
1.2017年12月,被学校评为2017年度“优秀教职工”;
2.2017年11月,在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获得“二等奖”;
3.2016年6月,在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2016年管理学院第二届“创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4.2018年12月,被学校评为2018年度“优秀教职工”;
5.2018年12月,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
6.2019年6月,在“金课”教研论文征集评选活动中获得“三等奖”;
7.2019年9月,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
(八)交流培训情况
1.2023年11月25日参加北京市语言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暨2023年学术前沿论坛并宣读论文。
2.2023年11月25-26日参加第三届专门用途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
3.2024年6月23日参加全国国际中文教育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高级研修班并宣读论文。
4.2024年8月29日参加第十届中国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
吴琼简介

吴琼,女,讲师,文学硕士,内蒙古通辽人,2008年毕业于廊坊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文艺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16年至今,任教于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一)主要研究方向
文学理论、影视美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
(二)主要讲授课程
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化概论、外国经典小说赏评、应用文写作等。
主要学术论文
1.《疯狂的赛车——现代“疯狂”的消解》,《创新学术论坛》,2009年4月
2.《时尚哲学与LV的经典时尚》,《辽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10年5月
3.《唐代美学范畴之王维“默语说”》收录于《中华美学大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2010年9月。
4.《戏剧原型人物论》,《名家名作》,2018年8月
5.《都市漫游者与想象性身份建构——以电影中“自行车”少年为例》,《芒种》2018年8月
6.《文革记忆与情感乌托邦——以张艺谋文革系列电影为例》,《唐山文学》2019年6月
7.《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文学概论课程改革》,《新教育论坛》2019年4月。
8.《外国经典小说赏评与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互建》,《新教育论坛》,2019年8月。
9. 《“红色经典”改编的文化策略 ——以电影<智取威虎山>为例》,《参花》,2020年4月。
10.《“红色经典”文学的叙事策略——评<林海雪原>的文本改编及思政价值》,《人文之友》,2020年9月。
11. 《漫游者寓言与都市想象:电影中的街道景观政治》,《赤峰学院学报》,2021年6月。
1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文艺创作实践路径 研究》,《文学艺术周刊》2023年7月。
(四)教研科研项目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高校课程建设研究” 天津市委教育工委调研课题,参与人,2017年,已结项
2.大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研究,2017年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研究计划项目,参与人,已结项。
5.“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2018年校级教改项目,主持人,院级,已结项,
6.“主旋律作品融入文学概论课程思政教育研究”,2019年校级教改项目,主持人,院级,已结项。
7.“红色经典融入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思政教育研究”,2019年校级教改项目,第二参加者,已结项
8. “一带一路 ”倡议下“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对外汉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0年校级教改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9.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文艺观研究,2022年校级重大预先研究项目,主持人,在研。
(五)课程建设情况
1.《教师口语与礼仪》课程建设,2017年校级课程改造与建设项目,参与人,2018年6月,已结项,院级。
2.《外国经典小说赏评》精品选修课课程建设,2018年校级精品任意选修课程建设项目,主持人,已结项,院级。
3.《世界文化概览》精品选修课课程建设,2022年校级精品任意选修课程建设项目,主持人,已结项,院级。
(六)专著教材情况
《西方文艺理论的思辨与探讨》,合著(第二作者),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8月。
(七)获奖荣誉情况
1.2021年获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2.2019年获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3.2019年获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最佳课件奖。
4.自2018年,获得四次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优秀教职工”称号。
焦树芳简介
焦树芳,女,讲师,文学硕士,山西大同人。2014年本科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17年研究生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17年7月至今,在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任教。
(一)主要研究方向
汉语言文字学
(二)主要讲授课程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汉语简史、汉字文化、应用文写作、大学语文等
(三)主要学术论文
1.《字汇》214部的确立[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
2.《說文》《方言》並見楚方言詞的歷時考察.涛邻雅集.2016.10
3.“干”字的职用演变[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1)
4.《<说文>楚方言词的发展》,许慎文化研究(第三辑).2017.7
5.《四声篇海》444部的确立[J].成都东软学院学刊(四).2019.2
6.《说文》方言词的用字研究[J].许慎文化研究(第四辑).2019.12
7.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汉字文化”课程构建[J].汉字文化.2019,(19)
8.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教学与课程建设[J].黑龙江教育.2019,(5)
9.三国时期音注声类考[J].北斗语言学刊(七).2020,12
10.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新课程研究.2020,(21)
11.魏晋南北朝方言分区研究述论[J].乐山师范学报.2021,(10)
12.《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J].现代交际.2021,(4)
13.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建设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2022,(5)
14.四川方志中的郭沫若探析[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23,(1)
(四)教研科研项目
1.魏晋南北朝方言研究,2014年国家社科规划项目,第三参与人,已结项
2.郭沫若对二重证据法的实践与发展,2017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第五参与人,已结项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高校课程建设研究,2017年天津市教育工委调研课题,第五参与人,已结项
4.杨廷和与杨慎,2018年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第三参与人,已结项
5.关于加强民办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研究,2019年天津市教育工作重点调研课题,第二参与人,已结项
6.基于需求分析独立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课程建设,2018年院级教改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7.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改革探,2019年院级教改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8.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的路径探析,2020年院级教改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9.四川方志中的郭沫若史料整理与研究,2019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五)课程建设情况
1.汉字文化,2019年院级精品任意选修课建设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六)专著教材情况
1.媒介融合与出版传媒企业发展,参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年2月版
2.中华简史,参编,巴蜀书社,2018年5月版
(七)交流培训情况
1.2017年7月,参加第十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六朝时期江东方言区唇音分合考》。
2.2018年6月,参加第十一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魏晋南北朝江东方言区齿音分合考》。
3.2018年8月,参加中国音韵学研究第二十届国际学术研讨会,《魏晋南北朝声母与方音研究述略》。
4.2018年10月,参加第四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说文>方言词的用字研究》。
5.2021年10月,参加中国音韵学第21届学术研讨会暨汉语音韵学第16届国际学术研讨会,《魏晋南北朝音注材料的整理》。
屈丽蕊简介
屈丽蕊,女,讲师,文学博士。就读于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20年,入职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现为人文学院文化传播系专职教师。
(一)主要研究方向
明清小说与诗词鉴赏、宗教文化与古代文学、体育文化与传播
(二)讲授课程
《古代文学史》《应用文写作》《〈红楼梦〉之文化解读》等
唐宋禅学新变与“反常合道”[J].中国宗教,2024,(04).
晚明山居诗的佛理阐释与文化意蕴——以紫柏真可为例[J].法音,2021,(04).
佛教世间化视域下的晚明题寺诗研究——以紫柏真可为中心[J].法音,2023,(05).
观音形象的世俗化和本土化演变[J].文学与文化,2020,(01).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C]//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2013:7.
我国中小学校园足球场地器材管理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08).
主要科研项目
1、加快推进“排球之城”建设战略背景下天津排球文化创新性发展研究,天津市哲社科课题(省部级项目),在研,主持人
2、天津市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天津市哲社科课题(省部级项目),2022.12-2024.8,主持人
3、大运河文化带天津民俗体育文化特质研究,天津市哲社科课题(省部级项目),2022.12-2024.7,主持人,第二参与者
4、新时代英烈精神传承路径研究,天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课题(厅局级项目),2022.8-2022.12,第二参与者
5、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天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课题(厅局级项目),2022.8-2022.12,第二参与者
(五)专著
1、《大运河文化带天津民俗体育文化特质研究》合著,天津社科院出版社,2024年7月版。
(六)获奖
1、第四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 “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 大学教师组 优秀奖
2、第五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 “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 大学教师组 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