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作为基层工作者,其日常事务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体验与校园生态的良性运转。6月18日,学工部全体成员及各学工办新入职辅导员开展了以“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为主题的辅导员沙龙活动,本期沙龙由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学工办主任汪晓薇主讲。
汪晓薇强调在工作中要以系统化思维构建学生成长支持网络,通过分享自身总结的关键经验与思考,为职场新人和管理者提供了系统化的方法论参考。第一,辅导员需通过日常谈心、学业预警等渠道主动捕捉学生的隐性需求。第二,抓住关键节点,将规则意识贯穿日常,形成“软性引导+硬性约束”的合力。第三,加强学生干部培养,构建学生自主管理的生态圈。第四,加强跨学院沟通交流,有效提升资源整合效率。此外,结合“1+6+3”人才培养体系,汪晓薇结合人文学院提升学生三项素养举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竞赛活动,将价值观传递转化为学生可感知的体验。鼓励老师们将“美育润心”的理念结合实际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然吸收文化养分,形成“活动即教育,场景即课堂”的良性循环。
本期沙龙明晰了辅导员在日常事务管理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以及所具备的能力,深入浅出的理论剖析,结合鲜活具体的案例,深刻诠释了“以生为本、立德树人” 的教育真谛。对于新入职辅导员而言,不仅拓宽了他们的工作思路,更在点滴浸润中帮助他们树立起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活动圆满实现了经验共享、理念共融、能力共进的目标,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