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历史文脉,看匠心非遗|管理学院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宣讲实践团顺利完成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4-07-31   浏览:14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积极推动天津文化传承上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天津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加强对天津非遗文化的了解和宣传,探寻非遗文化传承的创新方式,713-715日,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管理学院团委组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宣讲实践团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穿越时光隧道,探寻天津非遗历史

实践团首先走进了天津和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开启了对天津非遗文化的探索之旅。展览馆内,以“津味儿”、“工巧”、“百戏”和“医道”四大主题,生动展示了天津地区的独特文化和传统工艺。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仿佛置身于热闹的市井当中,品尝着天津特色美食;感受到每一件工艺作品透露出的匠人的精湛技艺和独特匠心;感受到天津戏曲的博大精深;了解到天津地区的传统医学文化,体会到中医知识的深厚底蕴。

接着,实践团走进了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继续探索之旅。流传至今已有400余年的杨柳青木版年画,每一幅年画都仿佛是一个故事,通过细腻的笔触和鲜艳的色彩,生动地展示了古代人民地生活场景和审美情趣。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杨柳青木版年画的艺术成就,更传递了中华民族对于美好生活地向往和追求。而从起稿、刻板、印刷到彩绘、装裱,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地心血与智慧,同学们被匠人们对艺术地执着追求和精益求精地工匠精神所打动。

实践团继续走进了天津博物馆,重点参观了“天津人文的由来”、“中华百年看天津”以及“沽上风物”三个展览,对天津非遗文化有更全面了解的同时,更感受到了天津这座城市身后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中“沽上风物”展览从精美的民间工艺品到生动的民俗场景再现,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天津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每一个展品仿佛都能听到他们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实践团还走进了天津蓟州区的独乐寺,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刹,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令人印象深刻。观音阁巍峨耸立,飞檐斗拱精巧绝伦,展现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无限智慧。站在阁前,同学们仿佛看见千年前的能工巧匠们是如何一砖一瓦地建造出如此宏伟的建筑,他们的心血和汗水仿佛都凝聚在这每一块砖石、每一道木梁之中。独乐寺不仅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话非遗传承人,探寻传承非遗路径

实践团对天津市宝坻区剪纸非遗传承人杨洪顺进行了采访,杨老师向同学们分享了学习剪纸工艺的历程和心得,介绍了不同地区剪纸的差异,分享了自己优秀的剪纸作品及其创作经历,分析了当前剪纸工艺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当前剪纸工艺的传承困境。杨老师指出当前青年人对剪纸缺乏热情,同时流水线工艺对剪纸工艺的发展产生冲击。杨老师也提出传承剪纸工艺除了传承技艺,更重要的是传承剪纸的精神内核,每一个剪纸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深意,了解这些对当代青年人树立文化自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杨老师还带领同学们体验了剪纸的制作过程,并赠送了每名同学一份剪纸作品。通过访谈,同学们既领略了剪纸工艺的艺术魅力,又深刻感受到了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实践团继续前往位于天津市西青区的天津非遗文化研学体验基地——鸿耘志研学社。在这里同学们体验了非遗的制作过程,亲手制作了皮影和掐丝珐琅,并在过程中体会到非遗制作每道工序所需要的极高耐心和技巧。在同经营者的对话中,其提出非遗的传承和当代人的生活是双向作用的过程,非遗既需要当代人传承和发扬,当代人也可以在非遗研学过程中体会非遗所带来的情绪价值,在焦躁的社会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平静。

最后实践团对研学社周边商户进行了宣讲活动,宣传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详细介绍了天津非遗瑰宝,指出了当前青年人在非遗传承中所肩负的重任和机遇,希望大家共同参与到天津非遗文化的宣传、传承和发展中,为天津的繁荣和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实践团认识到天津非遗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时激发了学子们对天津非遗进行宣传、传承与保护的热情,增强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实践团将投身到天津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中,为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